索??引??號: 13567009/2021-02197 | 主題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 發布機構: 平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成文日期: 2021-08-11 | 文件編號: | 有??效??性: 有效 |
平政辦〔2021〕101號
平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平泉市城市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實施 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城區街道辦事處,市直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將《平泉市城市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2021年8月11日
平泉市城市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實施
方案(2021-2023年)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市委、省市政府關于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水平要求,有效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功能品質,決定自2021至2023年實施城市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省市政府關于推進縣城建設的有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提質進位、創新引領、統籌推動,以風貌特色塑造、產城融合發展、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完善、城市更新改造、宜居環境打造、城市管理提升為重點,補短板、強基礎、提品質、惠民生,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把我市建成宜居、宜業、綠色、韌性、智慧、人文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平泉”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利用3年時間,通過持續開展系列專項行動,努力使城市空間布局趨于合理,風貌特色逐步顯現,集聚能力持續增強,承載功能大幅提升,環境容貌明顯改觀,治理水平顯著提高。到2023年,基本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消除中小學校大班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基本達標,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39平方米,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98.6%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5平方米以上,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歷史建筑全部掛牌保護,停車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美麗街區”和“精品街道”達到8個以上,成功創建一批人居環境獎和文明城、衛生城、森林城、節水城。
三、主要任務
(一)風貌特色塑造行動
1.提升規劃設計水平。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有序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建立規劃人口規模、三條控制線、產業發展布局、建設正負面清單等管控制度。完善總體城市設計,科學確定城市整體形態、開發強度、規劃建設參數等指標,擺脫“全城一面”,打造“一小區一韻”。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開展商業中心、文體中心、重要街道、近山瀑河等重點地區城市設計,打造“城市客廳”。2021年,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總體城市設計編制。2022至2023年,每年完成2項以上重點地區城市設計。(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彰顯區域空間特色。結合沿山、沿瀑河等地域特色和人文資源優勢,著力優化形成各具特色、各顯其美的市域魅力空間格局。結合瀑河水系、農田林網等,形成藍綠交織、農耕文化厚重的多彩大地景觀。(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歷史文化傳承。加強梳理挖掘凸顯本地特色的歷史文化,通過公共建筑、公園綠地、小品雕塑等載體進行展示傳承。廣泛動員公眾參與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普查認定,及時掛牌建檔,納入保護名錄。推進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微改造、微更新,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探索創新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豐富文化、旅游、商業業態,打造一批特色彰顯、功能完善、活力十足的示范工程。2021年,基本完成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普查認定10以上。2022至2023年,持續做好修繕和活化利用工作。(責任單位:統戰部、史志局、園林局、城管局、旅文廣電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城區建筑管控。探索建立城市總建筑師制度,加大優秀建筑設計正面引導力度,加強標志性建筑設計監管,打造更多城市亮點和精品建筑。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強化建筑設計管理,治理“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亂象。研究建筑第五立面形態設計,明確屋頂景觀要求。嚴格控制自然生態、景觀敏感等重點地段周邊建筑高度,保持視線通廊,保護好傳統格局和風貌。2021至2023年,每年打造不少于1個特色風貌建筑(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園林局、環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span>
(二)產城融合發展行動
1.優化提升產業結構。發揮城市不同資源和區位優勢,推進城市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提高產業與城市資源稟賦匹配度,增強承接京津產業轉移能力。深入推廣“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新模式,促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集中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產業園區提檔升級,為產業經濟和城市發展提供強勁支撐。(責任單位:發改局、經濟開發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2.促進產城互動融合。有序推動人口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產業發展和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要素互動共贏、良性循環。依托現有省級開發區,統籌產業園區與城市發展,打造一批產業新城、產城融合示范區。加快推進城市高鐵新區、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形成互聯互通、功能互補、融合發展新格局,拓展城市經濟發展新空間。(責任單位:發改局、經濟開發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發展“河北建造”。加快轉變建筑建造方式,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推廣鋼結構裝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深化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發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促進“河北建造”加快發展。2021至2023年,每年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建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新建項目不少于1個。(責任單位:住建局)
?。ㄈ┕卜张涮仔袆?/span>
1.統籌公共服務設施。落實國家和省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有關要求,合理布局并形成以社區級設施為基礎、市級設施銜接配套的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嚴格執行非經營性公建配建標準和規定,建設與社區人口規模相適應的非經營性公建設施。制定非經營性公建建設管理和移交辦法,確保按標準建設、按規定移交、及時有效使用(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城管局、住建局、旅文廣電局、教體局、衛健局、民政局、街道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教育設施建設。完善教育配套資源,推進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學校等教育設施建設,加快消除城鎮大班額,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大城區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力度,2021年,市域內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1%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1%以上。到2023年,市域內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2%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2%,新建1所以上公辦幼兒園,基本消除中小學校56人以上大班額;職教中心占地面積和校舍建筑面積達到省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意見要求;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占地面積指標、生均校舍建筑面積指標分別不少于33平方米、20平方米。(責任單位:教體局)
3.完善衛生健康設施。加快市辦公立醫院提標擴能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市域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增加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發展普惠性托育體系。2021年,市級醫院具備與人口相適應的可轉換傳染病床位數量。到2023年,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基本達標,有1所市級醫院基礎設施達到城市三級醫院水平;力爭普惠性托育床位有所增加。(責任單位:衛健局)
4.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按照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對養老服務提出的新要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2021年,建成1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2023年,至少建成1個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機構(中心),在有條件的村(社區)建成日間照料服務站(點)。(責任單位:民政局)
5.推進文化體育設施。加大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力度,積極推進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逐步提高覆蓋率和達標率。加快建設博物館和美術館。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加快建設公共體育場、體育館或全民健身中心、室內滑冰館、社區足球場,完善體育健身設施。到2023年,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達到國家評估定級三級館及以上建設標準。(責任單位:旅文廣電局)
(四)基礎設施完善行動
1.推進道路交通設施建設。有序推進繞城公路建設改造,解決好城區國省干線過境交通問題。優化城區路網結構,加快高鐵新區路網建設,提高街巷支路密度,消除斷頭路、卡脖路,形成級配合理、通暢便捷的路網系統。優化布局客運站、公交站點,加強自行車、人行道建設,倡導綠色出行。合理布局建設改造無障礙設施,提升特殊人群出行便利度。2021年,建成區公交站點覆蓋主要街道。到2023年,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8.5公里/平方公里。(責任單位:住建局、交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供水節水設施建設。加大地表水利用和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力度,完善公共供水保障體系。嚴格執行公共供水水質標準,提升水廠水質檢測能力,確保公共供水安全。大力創建節水型城市,推動工業、環境生態及生活節水,促進全社會節水。到2022年,建成區內完成自備井關停,實現水源置換。2023年,完成節水型城市創建。(責任單位:水務局)
3.提高燃氣供熱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燃氣應急儲備制度,提高供應保障能力。2021年,市域內燃氣儲氣能力達到3天日均消費量以上,燃氣企業儲氣能力達到其年用氣量5%以上。優化調整熱源結構,在保障熱源充足穩定的基礎上,建立以集中供熱為主、分布供熱和分散采暖為輔的清潔供暖體系。完善供熱監管信息平臺功能,擴大覆蓋范圍,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及時發現解決供暖難題。2021年,建成區集中供暖居住小區典型室溫采集實現全覆蓋。到2023年,市域燃氣普及率和清潔能源供熱率均達到95%以上。(責任單位:城管局)
4.完善環境衛生設施功能。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2021年新規劃設施全部開工并建成,實現全市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全覆蓋。提升公廁服務能力,完善公廁規劃布局,新改建公廁全部達到三類以上標準,商業區和主干道公廁服務半徑不超過500米。在公共機構、社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建設覆蓋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的分類管理系統。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提升機械化清掃能力。到2023年,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8%以上,實現城區道路“水洗機掃”全覆蓋。(責任單位:城管局、街道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嚴格按照建筑物配建停車位指標要求,嚴把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工程規劃等行政許可關,確保配建停車位穩步增長。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場等集約化停車設施,增加商業、醫院、學校等重點區域公共停車泊位。適度超前布局充電樁,積極推動單位內部停車資源開放共享。推廣智慧泊車系統,提高設施周轉率,提升動靜態交通管控效能。2021年,新增公共停車位1100個以上。2023年,建成區機動車保有量與停車位供給總量比達到1∶0.85。(責任單位:交警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承德泉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鞘懈赂脑煨袆?/span>
1.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嚴格把握棚戶區改造范圍和標準,嚴格評估財政承受能力,堅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學確定年度棚改任務。合理布局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優化戶型設計,安置房品質不低于同小區開發的商品房。同步做好安置房小區及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依據相關標準和規范建設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周邊生活環境。2021至2023年,對具備條件的棚戶區實施改造。(責任單位:住建局、財政局、房屋征收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老舊小區改造。科學編制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確定改造內容,統籌改造水、電、氣、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和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優化停車資源管理使用,開展消防車通道治理,并按標準建設充電樁、微型消防站,逐步完善、改造室內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設施。完善養老、托育、助餐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搭建溝通議事平臺,開展黨建引領的多種形式基層協商,發動居民全過程參與改造。推動設計師、工程師進社區,發揮專業人員作用,提升改造方案設計水平。2021至2023年,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3個(90個小區,129棟,5056戶,45.5934萬平方米)。(責任單位:住建局、街道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3.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科學安排城中村改造推進時序,加快改善城中村村民居住環境。對城中村實施連片、打捆、整體改造,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改造。提高安置房建設水平,保證安置房建設質量,安置小區的公建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與安置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為群眾創造舒適的居住生活條件。2021至2023年,對具備條件的城中村實施改造。(責任單位:住建局、房屋征收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4.補齊市政管網短板。新建排水管網全部按雨污分流制建設,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提升再生水利用率。滾動實施老舊管網改造,供水、供熱、燃氣新增老舊管網實現即有即改、應改盡改。結合市政管網改造工程,同步建設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栓,同時按照美觀、統一、便利的原則。將市政消火栓按照安裝特色標識,便于維護使用。開展市政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普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2021年,全面完成老舊管網改造任務,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2023年,基本完成市政地下管網普查任務。(責任單位:水務局、住建局、水務局、城管局、消防大隊按職責分工負責)
5.增強排水防澇能力。堅持系統觀念,整體推進、綜合治理、多措并舉改造和消除“易澇點”,逐步完善排水防澇設施體系。保護和恢復城市及周邊坑塘水系,科學規劃和城區改造河道、堤防、橡膠壩等設施,拓展雨洪調蓄空間。統籌建成區水資源利用,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提升自然蓄水排水能力。2021年,汛期前完成建成區易積水區域整治任務。到2023年,海綿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建設目標。(責任單位:水務局、住建局、園林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司迎h境打造行動
1.提升建筑節能水平。落實《河北省促進綠色建筑發展條例》,推進綠色建筑專項規劃實施。新建建筑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大力開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積極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因地制宜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2022至2023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分別達到90%、95%。(責任單位:住建局)
2.推動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提升新建居住社區建設水平,科學規劃設計空間布局、景觀風格、建筑外貌、戶型結構,同步配建各類設施。因地制宜對既有居住社區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進行改造提升。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協助開展社區環境整治活動。提高物業管理覆蓋率,加強對物業服務企業的監督管理,提高物業服務水平,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線上線下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2021年,安排1-2個社區進行試點。2022至2023年,持續開展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活動,60%既有居住社區基本補齊設施短板。(責任單位:住建局、街道辦、城管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大力創建綠色社區。以基礎設施綠色化、營造宜居環境、培育綠色文化、提高智能化水平為重點,持續推進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建立健全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機制,動員更多的社區主動創建綠色社區,推動社區最大限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2021年,建成區30%以上的城市社區參與創建行動并達到創建要求。2022至2023年,60%的城市社區建成綠色社區,基本實現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責任單位:街道辦、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園林綠化品質。以園林城、生態園林城、人居環境獎創建為重要抓手,注重綠地系統規劃有效實施,打造獨具特色、流暢的綠色線性空間。因地制宜建設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各類型公園,推進綠道綠廊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公園服務體系,提高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積極創建星級公園和園林式單位、小區、街道,對現有公園綠地進行綠更新、微更新,不斷提高綠地品質。2021至2023年街區內樹池鋪裝達到全覆蓋,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5平方米以上。(責任單位:園林局)
?。ㄆ撸┏鞘泄芾硖嵘袆?/span>
1.開展城市體檢評估。開展城市體檢試點,制定城市體檢試點方案及城市體檢標準,全面評價城市發展狀況,重點針對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等方面,找出短板弱項,提出“診療藥方”,加快整治提升。2021至2023年,按照國家和省要求有序開展城市體檢工作。(責任單位:城管局)
2.整治城市容貌秩序。以“潔凈、整齊、有序、綠色、美麗”為目標,開展城市容貌環境“十亂”專項整治。嚴格執行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優化牌匾廣告設置,整頓街道空間秩序,規范市場攤點,治理交通環境。深入推進污染源治理,全面落實《河北省揚塵污染防治辦法》,強化施工、裸露地面和道路揚塵污染防治,健全空氣質量監控體系,提升大氣環境質量。2021年,建成區完成全部主次干道和重要節點“臟亂差”整治任務。2022至2023年,持續提升“潔凈城市”標準。(責任單位:城管局、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精細管理能力。全面推行覆蓋城區的街長、路長、巷長責任制,實現網格化、精準化管理。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與調控,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開展城管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提高執法服務能力和水平。實施城區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推進以街區為單元的微更新、微整治。2021至2023年,打造“美麗街區”和“精品街道”8個以上。(責任單位:城管局、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建成區道路、橋梁、供水、排水、燃氣、供熱、環衛、園林等市政基礎設施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更新改造,全面提升設施運行服務效率和事故監測預警能力。以數字化城管平臺為基礎,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探索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加強與其他智能化管理平臺有效對接。2021年,數字化城管平臺與省市對接。2022至2023年,啟動BIM示范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發改局、城管局、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強安全韌性管理。持續開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安全專項整治,加快新技術、新標準推廣應用,提高信息化監管水平。健全水、電、氣、熱、信等生命線應急保障系統,確保設施安全運營??茖W確定城鄉消防安全布局,有序規劃建設消防站,按照標準建設和維護公共消防設施。嚴格執行工程建設標準,加強新建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實施危險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充分利用場館、綠地及地下空間等建設各類應急避難場所。建立城市治理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控”機制,健全信息互通、協調聯動的風險防控工作體系,提升應急處置、系統治理等綜合防災水平。(責任單位:應急局、城管局、水務局、住建局、行政審批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消防救援大隊、供電公司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確定城市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工作推進中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具體負責日常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積極推進本行業落實各項工作要求。各部門要健全牽頭推進機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充實人員力量,分類指導、組織推動。履行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掛帥,結合本地實際,明確牽頭科室和責任部門,健全責任體系,整合力量、制定清單、全力推進,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責任單位: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創新推進機制。推進部門要分工協作,加大對城鄉建設工作的分類指導、協調和支持力度,對各部門工作開展情況實行月督導、月調度、月通報、季調度、半年小結、年終考核、約談、誡勉談話、追責等工作機制,督促各項任務落實,牽頭部門要建立工作臺賬,確保有序有效推進。(責任單位:督考辦、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政策支持。加快開展城市建設項目謀劃與儲備,做好項目審批核準備案和規劃、用地、環評等前期工作,動態錄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在防范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依法合規使用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建設提質升級項目。規范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加強建設用地支撐,保障項目合理用地需求,注重盤活存量和低效建設用地,優先用于城市補短板、強弱項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發改局、行政審批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宣傳培訓。加強城市建設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簡報、網站微信等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廣泛動員志愿者、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城市建設提質升級行動,提高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組織赴先進地區對標考察交流,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不斷提高規劃建設管理隊伍素質。(責任單位:宣傳部(廣播電視臺)、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平泉市城市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領導小組名單;
附件:
平泉市城市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何會嶺 市政府市長
副組長:劉國權 市政府副市長
成 員:
王立平 宣傳部副部長兼廣播電視臺臺長
王繼承 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王彥達 市住建局局長
付占興 市財政局局長
姚 雷 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
董博涵 市民政局局長
李海忠 市發改局局長
崔 超 市房征辦主任
史雁來 市督考辦主任
高玉新 市人社局局長
魯文學 市教體局局長
王 力 市衛健局局長
徐立成 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張國臣 市生態環境分局局長
馬云鵬 市旅文廣電局局長
金純雙 市行政審批局局長
岳樹民 市水務局局長
左獻賀 市園林局局長
戴學東 市科技局局長
胡旭東 城區街道辦事處主任
王尤雄 市消防大隊隊長
吳清梅 市交通局副局長
蔡 民 市公安局副局長
趙景輝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陳秀峰 平泉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楊繼光 平泉鎮鎮長
桑曉峰 臥龍鎮鎮長
史國強 承德泉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平泉市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局,由王彥達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王志琴同志任副主任,成員由各單位聯絡員組成。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貫徹落實省市委、省市政府關于城市建設工作相關政策和指示精神,研究決定城市建設工作重要事項;根據市委和市政府的要求,對全市城市建設工作進行指導;了解掌握全市城市建設工作進展和指標完成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督導檢查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完成情況。
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牽頭推進城市建設各項政策落實和方案實施;負責城市建設日常工作;溝通協調各成員單位完成總結和數據匯總上報工作;監督檢查工作進展和各項任務目標落實情況,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好宣傳報道;開展城市建設考核評價工作。
平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8月11日印發
解讀文件:關于平泉市城市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 實施方案(2021-2023年)解讀文件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