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13567027/2021-02182 | 主題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 | 發布機構: 平泉市供銷社 |
成文日期: 2021-05-25 | 文件編號: | 有??效??性: 有效 |
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供銷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的政治責任,落實好中共中央、國務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方案》精神,扎實推進供銷合作社由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實現我市供銷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做到“為農、務農、姓農”,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創平泉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明確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圍繞“三農”工作大局,以為農服務為宗旨,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完善組織體系、提升服務能力、深化企業改革、創新治理機制為重點,持續深化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體制、優化職能、轉變作風,加快形成綜合性、規?;?、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在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農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為農民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努力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把服務農民和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起來,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為農服務成效作為衡量綜合服務社工作的首要標準,做到“為農、務農、姓農”。
2.堅持合作經濟基本屬性。按照合作制要求,堅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充分尊重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意愿,推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互助互利。
3.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通過市場化手段,因地制宜,整合社會資源,優化要素組合,更加廣泛地把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吸引進來,增強經營服務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4.堅持規范化操作。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供銷合作社章程》,規范辦社程序,明確入社成員權利與義務,既要積極推進,也要依法依規。
5.堅持底線意識。嚴格監管、防控風險,不能良莠不分全盤接納,確保服務帶動能力不斷提升、社有資產保值增值。
(三)主要目標。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更加健全,與農民利益聯結更加緊密,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備,助力鄉村振興效果更加明顯?!笆奈濉逼陂g建立100家綜合服務社(1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9個鄉鎮為農服務綜合體、80個村服務站點),逐步把基層供銷綜合服務社打造成為新時代黨和政府為農服務的國家隊,構建上下貫通、橫向聯合,全方位、綜合性的為農服務新體系,使之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經濟合作的帶動力量。其中2021年開展試點工作,重點搭建綜合服務社的組織機構,制訂章程,探究合作機制,建立5—10家綜合服務社試點,2022年重點推進實施10—20家,2023年建立50家,2024年建立20家,2025年鞏固完善。
二、完善組織體系
(一)健全市域服務網絡。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以市供銷聯社為主導,以基層社為依托的市域全產業鏈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由市社整合系統資源,實行市社和基層社資產管理、網絡運營、項目建設一體化,統籌構建市有運營中心、鄉鎮有為農服務綜合體、村有服務站點的市域城鄉綜合服務網絡。建設全市農資平價集采直供體系、農機綜合服務體系、農產品電商和銷售體系,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完善服務功能。
(二)推進基層供銷合作社鄉鎮全覆蓋。著眼筑牢服務根基,延伸服務觸角,全面加強基層社組織機構建設。加快分類改造建設基層社。對鄉(鎮)基層社空白的,市級社組織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個體電商和物流、個體農資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基層社,通過政策引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上級社幫扶帶動、市級財政補助等,積極推進基層社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對鄉鎮現有的基層社,率先進行改造提升,采取獨資或吸收社外資金合作經營方式,拓展為農服務領域,承擔涉農政策項目實施和公益性服務,打造成為鄉鎮為農服務綜合體。
(三)推進村社共建服務組織。借鑒先進省份“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經驗,支持供銷合作社與村“兩委”合作,融入“五位一體”農村組織體系。積極探索由村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無償或以資金、實物、農村產權入股等多種形式組建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選拔村“兩委”負責人兼任基層社理事、監事,參與基層社管理,提升經營水平。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優勢和村級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共同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建生產生活服務平臺,共上發展項目,共育干部人才隊伍,共抓鄉村振興。
三、提升服務能力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深化供銷合作社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以市場為導向,構建供銷綜合服務社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開展八項業務,在農業生產、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農村電商物流等方面為農民提供社會化組織服務,密切聯結農民,促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快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拓展農業生產服務。建立農機綜合服務體系。創建“農機+”模式,因地制宜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機作業、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系列化服務。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要主動發揮作用,組織有意愿的農民對集中聯片、相對較平整的耕地實施大田托管服務,或聯合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聯耕聯種、代耕代種、股份合作、以銷定產等方式,帶動更多種養大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機械化作業,發展智慧農業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二)強化農資供應服務。一是建立農資平價集采直供體系。在市建立為農服務公司,充分發揮供銷社農資保供職能,構建農資直購直銷平臺。利用供銷品牌和規模優勢,與全國知名肥料、農藥等生產企業對接,加強服務統籌,建立市供銷合作社與鄉(鎮)、村供銷綜合服務社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創建農機、植保、農資采購等采取集體訂單、統一采購直銷模式,減少流通環節,實現平價集采直供。二是推進種業繁育發展。市供銷社要積極與省、市社對接協作,引進適合平泉種植的玉米、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良種。探索由村級供銷社采取多品種分戶引種試驗方式建設試驗田,選定良種,為農戶提供更直觀的對比選擇,優化良種結構,提高產量和效益,積極爭取合作育種,建立種子培育基地,推進我市種業發展。
(三)提升流通服務水平。一是著眼構建現代化流通體系,以數字化技術改造經營網絡,推進農產品由線下展銷向線上推廣延伸,網點售賣與平臺經營互通,傳統物流與冷鏈物流結合。統籌市、鄉、村三級綜合服務社,依托國家“扶貧832平臺”,“承德山水”銷售平臺,支持財政預算單位農產品消費通過供銷網絡采購。二是建立物流體系。圍繞破解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市供銷合作社依托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利用現有農村物流和商業網點,加強與社會物流、快遞企業或個體運輸戶在資本、業務等方面的合作,通過市場運作、優勢互補,建立市級配送中心、鄉鎮物流站和村級電商服務點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構建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網絡;三是積極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圍繞補齊城鄉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在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和不增加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依法合規使用政府專項債券建設冷鏈物流園區,加快建設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著力打造龍頭骨干冷鏈物流企業,積極參與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政府管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交由供銷合作社建設、運營、管護。四是整合供銷合作社倉儲物流資源,按照國家和地方應急儲備的政策標準,建設地方應急儲備中心,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加強糧、油、肉等生活物資儲備,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形成關鍵時刻能夠發揮保供穩價作用的應急保障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
(四)發展合作經濟。一是推動“兩社融合”發展。依托供銷合作社組織和制度優勢,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平臺作用,積極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聯合社,推動基層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兩社融合”發展,著力構建農民合作經濟服務體系,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當地優勢產業開展系列化服務,加強基層社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龍頭企業等合作,形成服務農民生產生活合力。二是引導特色種養殖。發揮供銷合作社熟悉市場、銜接產銷和托管服務的優勢,緊盯市場需求,深挖當地特色優勢資源潛力,實施訂單農業,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綜合服務社+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模式,聯合農產品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等主體,引導帶動發展地方優勢特色產業,開發特色優質農產品,促進特色產業發展。
(五)開展信用合作服務。一是持續開展“扶貧小額信貸”業務,推進“政銀企戶?!逼脚_轉型發展工作重心由金融扶貧轉向金融支農、助農,轉向扶持產業發展,結合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面向農戶、有發展前景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提供產業擔保貸款。二是與金融機構合作,借鑒“裕農通”支農貸款運行模式,推進農村產權交易鑒證、抵押登記工作,盤活農村資產,為金融服務下鄉搭建平臺。三是市供銷合作社在符合條件下,依法設立農村互助保險組織;依法設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設立與財政共同出資的擔保公司,增強為農服務能力,滿足農村資金需求。
(六)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圍繞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等12類農村產權應進必進、有序流轉,實現交易平臺、信息發布、交易規則、收費標準、交易鑒證、檔案管理等“六統一”管理,嚴格實行交易資金由省級平臺統一管理監督,切實防范交易風險。加強與金融、保險業務合作,建立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保險保障、農村產權交易鑒證、抵押登記、融資擔保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七)創新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著眼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依托供銷合作社系統基層網點,加快建設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為城鄉居民提供日用消費品、文體娛樂、養老幼教、就業培訓等多樣化服務,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發揮供銷合作社經營和服務網絡優勢,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主動參與“空心村”整治、農村道路、土地整治、社區建設、休閑農業、特色小鎮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供銷合作社“綠色農資”行動,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農村環衛清運網絡“兩網融合”,做好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促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服務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業更綠、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八)拓展其它服務功能。著力做好農產品收儲、烘干、加工、銷售等“后半程”服務,為農戶提供產品開發、包裝設計、網店運營、產品追溯等專業服務,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比較優勢的服務新模式。運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推行智慧農業服務,提高為農服務科技含量。依托供銷綜合服務網絡,大力發展莊稼醫院,承擔政府的農業科技信息、農技推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便民服務。隨著基層供銷綜合服務社網點不斷壯大,為專業合作社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財務代賬、政務代辦、小額融資、抵押登記等綜合代辦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供銷綜合服務社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有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全市供銷綜合服務社建設相關工作的組織、安排和督導,研究推進供銷綜合服務社建設政策措施,搞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布局,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供銷社,負責日常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加強供銷社與農業、金融、發改等部門協調聯動,整合各自組織、網絡、業務、資金、品牌等資源優勢,向供銷綜合服務社賦能,為城鄉居民提供集生產、供銷、信用和黨務、政務、公益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改、財政、農業農村、資源規劃等部門要優先支持供銷合作社土地托管、農產品流通、冷鏈物流等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優先保障用地需求,優先給予資金支持,按規定統籌用好相關涉農資金、地方政府債券等,對符合條件的為農服務重點項目給予傾斜。將供銷綜合服務社建設納入財政預算,每個鄉鎮綜合服務社注入啟動資金10萬元,村級基層社注入啟動資金5萬元,做為市供銷社投入股金。市供銷社要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爭取項目資金,實現改革突破。
(四)加強督導考核。市領導小組負責對供銷綜合服務社建設工作進行督導考核,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逐年分解下達目標任務,組織抽調相關部門組成聯合督導組適時開展指導檢查,以督導促落實,以督導保進度,對重視程度不高、建設推進不力的,進行約談和通報;對不能按期完成目標任務的,要追責問責;對改革進度快、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在資金項目安排上予以傾斜支持。
附件:
平泉市供銷綜合服務社建設領導小組
組 長:李永星 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張春生 市供銷社主任
成 員:付占興 市財政局局長
蘇清玉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馬春龍 市扶貧辦主任
岳樹民 市水務局局長
秦延濤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王彥達 市住建局局長
姚 雷 市城管局局長
李建國 市林草局局長
王冉昌 市審計局局長
王文波 市金融辦主任
金純雙 市行政審批局局長
李海忠 市發改局局長
趙景輝 市資源規劃局副局長
臧永軍 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
韓 杰 市供銷社副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供銷社,主任由張春生同志兼任。
解讀文件:《平泉市供銷綜合服務社建設實施方案》解讀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